
你背包裡的是必需品還是多餘的負擔?與背包斷捨離
隨年歲增長,小編越能感受到包包最重要夠輕,不然傷脊椎的道理(哭)。以往石頭般重的書包是什麼都往裡塞(螢光筆要帶夠10支的小編),但是我真的會用到那10支螢光筆嗎?真的每一本帶回家的書我都會複習嗎?
隨年歲增長,小編越能感受到包包最重要夠輕,不然傷脊椎的道理(哭)。以往石頭般重的書包是什麼都往裡塞(螢光筆要帶夠10支的小編),但是我真的會用到那10支螢光筆嗎?真的每一本帶回家的書我都會複習嗎?
「我們都相信了一個謊言,以為要等自己準備好了才能改變,你認為自己缺少的是動機。那不是真的,那不是我們頭腦的設定。」同樣地,我們可能以為自己需要等到成功了,才能跟自己擊掌打氣。
作者梅爾.羅賓斯告訴我們——不是,為自己擊掌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你也和小編一樣有玩「香港地理達人挑戰」,也有做到頭痛吧~
今天讓我們來玩不會做到頭痛,又能治癒人心的「心理健康達人挑戰」吧!
你有試過覺得世界很不公義,身邊的人都看不起自己,所有慘事只發生在自己身上嗎?「明明我這麼努力了卻被惡意對待!」你又有試過總是在釋放孤單、無助的訊號,渴望有救世主的出現讓你得到保護和關心嗎?
自我照顧(Self-care)是一個決策過程。「決策過程」代表自我照顧其實是由每天一個個微小決定組成。這可能只是你決定早點關掉手機睡覺,或是決定不要工作到深夜,或是決定讓自己看喜歡的電影⋯⋯即使這些都是很小的決定,但是疊加起來卻成為你心理健康的基石。
大家是如何看待壓力呢?你會認為壓力是有害身心,應該盡量避免?還是認為壓力有益身心,面對也無妨?以上提及的兩種看法,正代表著 Crum等人所提出的兩種壓力心態 (Stress mindset)。
2022年快到了,你已在盤算新一年要達成什麼在去年還沒完成的目標嗎?「我要這個!」「這個也很吸引嘛… 好吧我也要!」背包裝著的行李越來越重。不如… 趁著還沒有超重失平衡之前,先卸掉疊在背包底的雜物吧!
有些人會這樣形容空虛:「我知道我應該感受到什麼,但就是失去了某些東西」。情感空虛的人,可能無法感受到佳節與親朋相伴的溫暖和聯繫感;伴隨著一種沒有意義和不滿足的感覺,卻沒有強烈動機去改變。因為「空虛」是形容「失去」了些什麼,彷彿令它更難被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