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顧者壓力|照顧者可別忽略照顧自己!如何排解照顧壓力?
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日趨嚴重,照顧需求比以往肯定有增無減,再加上近年來頻繁出現照顧者因不堪照顧壓力而引發的倫常慘案。在2022年間已經出現至少13宗相關個案,進一步反映出本港照顧者壓力爆煲的潛在危機。如果你也同為照顧者,不時亦會感受到壓力和無力感,也許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排解照顧壓力,學會照顧自己。
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日趨嚴重,照顧需求比以往肯定有增無減,再加上近年來頻繁出現照顧者因不堪照顧壓力而引發的倫常慘案。在2022年間已經出現至少13宗相關個案,進一步反映出本港照顧者壓力爆煲的潛在危機。如果你也同為照顧者,不時亦會感受到壓力和無力感,也許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排解照顧壓力,學會照顧自己。
要解釋憂鬱症、焦慮症有很多角度,例如心理、社會、生理等,而進化這個角度可能是你未想過的~你以為患上憂鬱症或焦慮症是你的大腦生病了嗎?身為精神醫學專家的作者安德斯 · 韓森 (Anders Hansen) 告訴你,你的大腦其實運作得很正常!
近年不管是「靜觀/正念 (Mindfulness)」還是「冥想 (Meditation)」都成為大熱,是不少人找到內心平靜或管理情緒的入門方法。你可能覺得對兩者都一知半解,那麼現在來讓會在進行心理諮詢時用到靜觀技巧的諮詢師小白帶你重新認識靜觀吧!
我想,一個人的哭點之所以會被不斷觸發,大抵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一直處在「壓力源」裡。所謂壓力源,可以是現實的情境、過往的回憶,或是不被允許掉淚的委屈。明明很想哭一場,但你提醒自己是個大人,大人什麼都要負責,就是不負責哭。人生就是這樣,不被允許的,總是最熾熱。因此,要怎麼才能不愛哭?很簡單,「允許自己哭」。
早前等一等有講過 #與家人建立適當的界線 的原因和重要性,但大家在實踐上/在不同情況下可能都各有難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一套的溝通方式,有些正面、有些尖銳、有些喜歡說反話、有些全都放在心裡。你與家人平日的溝通可能與你期望的方式截然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摩擦。因此,今次我們特別邀請了平台治療師 Maggie 來為大家解答疑問!、
手機螢幕無時無刻顯示著疫情和社會事件的最新動態,令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和絕望,卻無法阻止自己停止留意這些越看越可怕的新聞。
你也有這種感覺嗎?明知道閱讀負面消息並不會令我們安心下來,為何還會無止境地讀下去?
第五波的疫情的影響更廣更深,排山倒海的新聞、人物、數字和畫面,都讓我們難免更感無力、焦慮、擔心……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新常態,我們可以如何調整自己?
當我們反芻上癮,試圖從困境找出原因和解決方法,事實是我們難以從過度憂慮的思緒轉移。或許是我們的想法出了問題?或許是我們擔心的其實不是事實?我們過份檢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卻反而製造更多思緒,陷入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