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需要繼續接受諮詢?

內容大綱

治療師會在諮詢開首與您設定諮詢目標,並且訂立諮詢方向和預計進度。

一些諮詢或治療手法有比較具體的目標,例如是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一般而言會在諮詢開首訂下相對清晰的時間線和建議需要的節數(例如:10節)。

而另一些比較探索型的諮詢,例如是嘗試理解您的成長如何構成今天的您,所需的時間比較能以估計,有些客人的諮詢期有機會長達一至兩年。不過無論如何,結束點也會是您和治療師一起訂立,您亦可隨時提出您的想法

當一段成功的諮詢快要結束時,一個適合您的治療師能令您感到,您不再需要依賴他來解決問題,而是感到已經能從自己的身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資源。這個時候,您已經對如何自主地解決問題累積了適量的信心,那麼您便可以嘗試結束諮詢。

但請謹記,若您在結束諮詢後,再次感到迷惘、不安或受情緒困擾的話,就要儘快再次接受諮詢。

這篇內容對您有幫助嗎?訂閱我們接收更多有用資訊!

Share:

Leave a Reply

有煩惱?在等一等找到答案。

Trending

相關內容

情緒

減壓|越減越大壓力?測一測你的紓壓偏好 你的紓壓方式究竟有沒有用

不同人減壓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你知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減壓的方式究竟有沒有用呢?如果你覺得壓力一直以來都還是存在,那麼可能就是你紓壓方式不佳而產生的副作用哦。這裏我們摘取《不累的生活》內的一個小測驗,想想你平時遇到壓力時,會做什麼的活動來減壓?看看你偏好的紓壓方式究竟有沒有效吧!

查看更多 »
個人成長

個案分享#03 我分唔清性同愛…

現年三十多歲的案主找到我,指他長期對性有過多的依賴和需求,但這種依賴影響到他的正常社交和與身邊人的相處。長期流連於這種生活模式的他已慢慢分不清「性」和「愛」的分別…

第一次諮詢時,我嘗試了解他行為背後的成因。案主分享到,他從小受父母相處影響,令他對於兩性之間的相處有困惑;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亦令他備感壓力。在朋友的影響下他第一次嘗試了找性工作者。後來頻率逐漸增加,他開始沈浸於尋找性伴侶的生活,習慣一有壓力便找性工作者發生關係。這成了他壓力的出口,慢慢地他產生了依賴,感覺不能自拔。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