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相信了一個謊言,以為要等自己準備好了才能改變,你認為自己缺少的是動機。那不是真的,那不是我們頭腦的設定。」
同樣地,我們可能以為自己需要等到成功了,才能跟自己擊掌打氣。
作者梅爾.羅賓斯告訴我們——不是,為自己擊掌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內容簡介】
作者梅爾.羅賓斯 (Mel Robbins) 是激勵個人成長的知名TED講師,也是暢銷書《5秒法則》的作者。她強調「勵志」並非自己的理念。她認為只向你講一些正向說話讓你有動機改變是沒有幫助的,真正帶來改變的是行動本身。因此,羅賓斯教我們如何從行動入手去改變生活和對自己的看法。
繼「5秒法則」後,羅賓斯發起「#擊掌習慣」作為我們改變對自己看法的第一個行動!
【建立起「擊掌習慣」吧!】
可能你有很多和別人擊掌的經驗,但你有試過和自己擊掌嗎?如果沒有,你可以試試把你傳遞給別人的能量先傳遞给自己!
一起床,在還沒有讓手機的外界資訊充斥腦袋之前…… 你可以走進浴室,專注地看著鏡中的自己,和鏡中人擊掌(一定要對著鏡子擊掌喔)。不要匆忙,讓自己享受這個片刻。
儘管這一刻你覺得很糟糕、自己很醜也好,跟自己擊掌。因為擊掌肯定的不是你的成就,也不是你現在的狀態,而是你這個人。鼓勵、認可、肯定自己是當之無愧的。
在我們腦中,與其他人擊掌的經驗,往往是與美好的感覺扣連在一起。當我們與自己擊掌時,大腦會製造新的神經連結,讓這種正向感受慢慢與自己聯繫起來。而當我們把新習慣(擊掌)和一個舊習慣(例如:刷牙)配對在一起,便能更容易培養它。
因此,你不需要覺得好起來才對自己慈悲。想想,不管你馬拉松是否跑第一,沿途也會有人跟你擊掌啊。那麼為什麼我們跟自己擊掌要等拿到認可的時候?
【「擊掌習慣」的神奇力量!】
🔋傳遞信心(「我對你有信心」)、頌揚(「你棒呆了」)、認可(「我看見你了」)、樂觀(「你做得到」)、行動(「你行的,再接再厲」)
🔋 提升你的生產力,讓你更有幹勁
🔋 證明我有抽出片刻時間給自己愛、支持和關注,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一
🔋 可能會釋放一些讓你感覺卡住的情緒,請允許自己去感受它們
【改變對自己的負面假設】
而像「擊掌習慣」般,羅賓斯也教我們,我們能現在就告訴自己「我愛你、我重視你」,而不是等到所有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消失才去認可自己。
我們有一個「大腦濾網」——網狀活化系統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RAS) ,一個充滿過往思維、信念、經歷,以及決定什麼資訊能進入意識的系統。「大腦濾網」對於別人喊自己的名字、想要做愛的信號,以及是它認為你重視的東西會特別敏感。透過改變「大腦濾網」如何過濾資訊,我們可以讓它幫你專注在你想看見的事情!
若然我們老是訓練「大腦濾網」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搞砸的事情,自然也會強化「我真的沒用」的信念。反過來,我們可以練習:
1. 在周遭刻意找出在自然出現的心型物件(岩石、葉子、油跡等)
你會發現這些物件其實早就存在,是我們沒有看到它們。訓練過後,我們會發現更容易看到心型物件了,這是因為我們有「大腦濾網」的幫助。同樣地,我們要訓練自己的腦袋不再只是挑出自己的缺點,而是幫你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
2. 說一些你真正相信的話來鼓勵自己
你不需要用一些你根本不相信的讚美來誇自己,因為你需要的肯定並不建基於此。
你可以鼓勵自己「今天值得我舒心愉快地度過」、「照顧自己是必要且應得的」、「我相信失敗會讓我準備好迎接未來的事」、「今天是我嘗試新事物的機會」、「這是暫時的」等。請選擇一句你真正相信的話來鼓勵自己。
同樣地,不論你當下的感覺如何,請照樣先採取行動,讓你的行動改變你的信念。
【「負面」情緒是推動我們行動的助攻】
作者進一步探索一些我們認為負面的情緒,其實是可以轉化成推動我們的動力。例如:當我們嫉妒別人的成就時,其實這代表這個人擁有的事情是我們嚮往的,而其實我們也有能力和有可能做到一樣的事。成功、幸福和愛並不是限量供應的。
其他作者探索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還包括愧疚、拖延、完美主義、焦慮和害怕等。作者教導我們以行動來翻轉這些情緒對自己的綑綁,也進一步提供了幫助我們達成目標的具體方法。
最後作者提醒我們,改變本來就是一件令你不舒服、害怕、困難的事。我們可以設定不同目標和夢想,但也要抱持靈活性。夢想是一種承諾,為你前進提供燃料,卻不一定是你的目的地。
小編的話:這本書並不是心理諮詢師或學者的作品,沒有嚴肅複雜的心理學概念,但同樣有科學實證的支持。這本書雖然並非是所有人都會喜歡的正向心理學作品,但有時候當你感到困於死局時,需要的可能是有人推你前進~
從行動出發改變自己是一種路向。但有時候情況較複雜,我們也不知道從何入手的時候,或許進行心理諮詢也能是你的起步點!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梅爾.羅賓斯(2022)。《調教心態》。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