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為家人的情緒負上全責!家庭摩擦Q&A!

內容大綱

早前等一等有講過 #與家人建立適當的界線 的原因和重要性,但大家在實踐上/在不同情況下可能都各有難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一套的溝通方式,有些正面、有些尖銳、有些喜歡說反話、有些全都放在心裡。你與家人平日的溝通可能與你期望的方式截然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摩擦。因此,今次我們特別邀請了平台治療師 Maggie 來為大家解答疑問!

【與家人保持情緒界線的三大原則】

1⃣️ 自己沒有為別人的感受負上全責的義務

粉絲A:「一直被情緒勒索,因為媽媽有憂鬱症所以也不敢有什麼大反應。」

Maggie:「… 面對情緒勒索,我們先要理解自己沒有為別人的感受負上全責的義務…情感勒索者內心可能滿是長年以來累積的焦慮,以致自我價值低落,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他們需要學習的是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

2⃣️ 嘗試了解對方的出發點,幫助自己抽離去看事情全貌

粉絲B:「我爸爸很常因為一件小事破口大罵,很沒有耐性。」

Maggie:「… 明白目前的事件可能只是觸發點,家人煩躁的情緒背後可能是累積了一些委屈、不滿的情緒,又或者因為他很心急? 很大壓力? 做事不順利? 當學習從對方需要的角度去看時,我們或者可以抽離一些,不會被對方的負面情緒所波及…」


粉絲C:「嫲嫲是控制狂,所有想得到想不到的事,她都要控制,然後每次就會『我是擔心你為你好』各種情緒勒索我。」

Maggie:「… 我們先嘗試從嫲嫲角度去了解,可能她很需要掌控感,這或許與其成長經歷很多改變或困難有關,令她經常處於不確定、危機感當中,故此她視保護家人的安全為己任,十分著緊你們而形成這個不健康的操控行為…」

3⃣️  要保護自己就要清楚自己的底線

粉絲D:「我未有女朋友,但家人催促自己生小朋友。」

Maggie:「… 家庭關係雖然是互相依存,但每個成員都是獨立個體而需要被尊重和善待的。當覺得被越過了界線,我們都有保護自己的必要,例如:向對方表達不滿,請對方留意不要越界等等。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家人的界線,不做對方不喜歡的事… 」

🌟 了解到 3 大原則之後,在面對衝突的時候我們可以怎樣做?以下 4 個步驟助你實踐原則,減少與家人的摩擦~

【減少與家人摩擦的 4 個步驟】

1. 了解情緒的來源

當你要面對重要他人(尤其是家人)的情緒時,自己會有情緒牽動是很平常的。我們可能會被強烈的情緒嚇怕,或覺得很困惑。但比起避開情緒,走近情緒可能更能紓解它們

粉絲D:「我未有女朋友,但家人催促自己生小朋友。」

Maggie:「… 聽到家人這句話,你有甚麼感受?無奈?尷尬?憤怒?被刺中痛處?你當時有甚麼反應?你認為對方有何動機?」


粉絲E:「我有情緒病常常哭,不過家人經常跟我說要樂觀一點。我很敏感就會發他們脾氣。」

Maggie:「… 家人的說話雖然可能是出於好意,但他們不理解你的困難,令你感到很孤單。當情緒得不到別人理解時,我們會更大力度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對家人發脾氣是可以理解的呢…」

2.  肯定對方的感受

對方的說法背後也會有自己的考慮和感受,我們不妨先讓對方知道我們理解他們,或讓對方知道大家也站在同樣的出發點,減少分歧,讓對方感到被肯定。

粉絲C:「嫲嫲是控制狂,所有想得到想不到的事,她都要控制,然後每次就會『我是擔心你為你好』各種情緒勒索我。」

Maggie:「… 表達自己的意願時,不妨先肯定對方的感受,再解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令對方安心。例如:我知道你很想幫我/擔心我,但我已問過朋友/我會這樣做,所以請你放心。」

3. 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界線

對方一定會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嗎?當他說了一次而你未有跟對方表達時,他可能以為這是沒有問題的,繼而得寸進尺。

粉絲D:「我未有女朋友,但家人催促自己生小朋友。」

Maggie:「…  你有沒有嘗試表達你的感受? 說明界線以後,對方未必會作出改變,但至少我們踏出第一步,學習善待自己,這是我們能力範圍可以為自己做的事。」


粉絲F:「我還沒有找到工作,我媽媽很喜歡到處跟別人數落我和將我與別人比較,『為何別人找到你找不到』,說一些風涼話。」

Maggie:「… 向對方清楚表明自己的界線:『你XXX(做了甚麼),令我很XX(難受),請不要再這樣做。』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家人的界線,不做對方不喜歡的事。」


粉絲G:「媽媽總覺得她的想法/做法比較好。如果我不認同,我就是不尊重她、不在乎她的感受。」

Maggie:「… 或者你先考慮自己的底線,例如:家庭瑣事就按媽媽的想法做,自己的事/重大決定就跟從自己的意願,讓雙方都有機會做決定,感受被尊重。」

4. 在善待自己的前提下給予對方善意

我們不需要為對方的感受負全責(例如一定要令對方快樂),但我們也能在適當範圍內向對方付出。

粉絲A:「一直被情緒勒索,因為媽媽有憂鬱症所以也不敢有什麼大反應。」

Maggie:「… 作為親人,我們可以多陪伴和鼓勵(一起傾訴心事、做對方喜歡或擅長的事)、多表達你的關心和不離不棄,適當地給予耐性和空間便已經足夠。」


粉絲B:「我爸爸很常因為一件小事破口大罵,很沒有耐性。」

Maggie:「… 為了改善彼此的關係著想,適當地溝通感受仍是有必要的。找個機會表達對父親情緒的關心(最近壓力很大?有煩惱嗎?)或分享感受(看到你破口大罵,我們都嚇了一跳,這樣會令人擔心/難受的)。」


粉絲H:「常常都會因為家人的話和語氣,使得我內心難以承受,我不知道該如何說出來。」

Maggie:「我們未必有能力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善待自己,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是其中一個方法。如果你未準備好跟家人說出感受,可以先跟你信任的朋友分享,又或者把感受寫出來,為自己的情緒找個出口。這些都是我們能力範圍可以為自己做的事。」


最後,治療師 Maggie 也提醒我們:在與家人討論想法時也記得保持客觀,理性地看看家人的意見有沒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學懂接納適當的意見,在家人感受和自己需要之間取得平衡,這才是真正成熟,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的表現。

小編的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時候跟朋友傾訴對方也未必能明白自己的難處,以及你與家人相處的模式。因此當家庭關係的困擾對你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帶來一定困擾,你可以考慮尋求專業協助,讓治療師幫助你了解家庭脈絡,根治問題。

Maggie 治療師的小檔案

服務形式:語音諮詢、視像諮詢

關於:Maggie擁有近十年社會服務機構工作的經驗,於各中、小學及公眾平台推廣性健康教育。近年致力心理輔導的工作,在學校及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予兒童、夫婦和長期病患者等。在輔導方面,她主張以人為本,重視人的能力多於問題,於處理個人成長、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及親子關係等尤有經驗…

這篇內容對您有幫助嗎?訂閱我們接收更多有用資訊!

Share:

Social Media

Most Popular

Categories

有煩惱?在等一等找到答案。

Trending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