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享 | 內向者竟然只佔25%人口!來看看你是真的內向嗎?

內容大綱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有關性格內向者的獨白,其中我們參考了《內向心理學》這本書內有關內向性格的定義。書中提到這個世界有75%的人都是外向性格,那麼剩餘25%內向的人士又是如何與人相處的呢?這本書以不同角度探討有關內向性格傾向的議題,為每一個正在為自己內向的一面而困擾的你帶來共鳴。這是一本以心理學為本,但又簡單易明的輕鬆讀物。今天,我們摘錄了這本書些有趣的重點作一個小分享。無論你是不是一位內向者,如果你看完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你去購買或借閱喔!


【重點節錄】

「內向性格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氣質的典型… 你可以學著利用,而不是對抗它。」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普遍社會較推崇外向文化,外向者似乎在不同場合都有着優勢。或許是他們自信,又或許是他們總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無形之間,內向性格似乎常常帶來劣勢,而不少的我們也曾為自己內向的性格而感到困擾。

這本書想告訴你的是,內向和外向只是一種性格特質,各有千秋,更沒有優劣之分。讀完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內向者的潛力和優勢比你想像中更多:他們比起其他人更心思縝密,更富有創意,更謹慎行事。最重要的是,無論我們是甚麼性格,我們的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

「性格內向者和性格外向者最顯著的差別在於精力的恢復… 還有兩個根本的不同,即他們對刺激的反應,以及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方式。」

外向和內向是性格傾向的兩極,書中對於他們的定義很簡單:第一,精力恢復的來源。外向者於外在場合獲得精力,而內向者從內在世界獲得精力;第二,對刺激的反應。外面形形色色的刺激會令外向者感到興奮,但內向者反而覺得太多,承受不了。第三,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方式。外向者會把網撒得很開,但內向者會傾向收窄範圍,深入研究。

「每一種個性的優勢,都正是另一種個性的不足。」

既然是兩極,一頭的不足,自然是另一頭的優勢。採用榮格的話來說,美好生活的目標是達到「完整」,而完整不代表擁有所有,而是由心而發的接受自己的優缺點。我們每個人都座落在內/外向這個連續體的某處,能夠有效地平衡各種個性,才能發揮我們最大的潛能。

外向和內向既是兩極,亦能互補。我們需要學懂的是,如何欣賞自己性格的優點,按照自己的節奏行事,按自己的個性調整平衡,找出與不同人的相處之道。


【自我測驗】

最後,讓我們節錄書本內容,做一個簡單的測驗,來找出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吧!

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在緊要關頭,你是否傾向於暫時不接收來自外界的資訊,並獨立以緩慢的動作來反應? 或者是傾向於立即做出反應,不經過思考就採取行動? — 《內向心理學》

解答:在壓力大的事件中,我們的本性會展露無遺。如果你傾向於退縮,沉寂會像迷霧一樣籠罩著你,那麼你是性格較內向者。如果你是性格較為外向者,你的反應就會推動自己向前採取行動。 — 《內向心理學》


今次的分享就到這裏,這本書內還有很多有意義的內容,書內亦有更多更詳細的自我測驗,這裏並未能盡錄。若你對內向性格傾向有興趣的話,很建議大家找這本書來看看哦!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蘭妮 瑪蒂. (2018). 內向心理學 (楊秀君, Trans.). 漫遊者文化.

這篇內容對您有幫助嗎?訂閱我們接收更多有用資訊!

Share:

Leave a Reply

有煩惱?在等一等找到答案。

Trending

相關內容

工作壓力

睡眠|你經常熬夜嗎?你經常整夜想着同一件事嗎? 失眠的惡性循環

你經常脾氣暴躁嗎?你經常徹夜未眠嗎?夜晚本應是我們睡覺、為工作了一整天的身體充電的時間,偏偏都市人常常因各種的原因無法好好休息,第二天起來,總是睡得很差,沒精打采、甚至感到脾氣暴躁。

良好的睡眠品質不但直接影響生理健康,對精神健康亦至關重要。很多人認為只要睡覺時間充足便足夠了,事實是,質素差的睡眠和睡眠不足對我們情緒的影響一樣大。

所以,我們應該追求的不單是充足的睡眠,更應該花時間改善我們的睡眠質素,睡覺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修復作用!

查看更多 »
人際關係

細數人生那些「社恐」時刻|社交恐懼QnA!心理諮詢師教你5招面對!

上次在現實動態收集了各位網友作為「社恐」的煩惱,發現大部分人的煩惱都很相似呢!你們也有以上提到的煩惱嗎?

【面對社交恐懼的5大方法】

1. 了解自己的恐懼

今次Q&A我們邀請到平台諮詢師 包綽勤小姐 為面對著相似問題的你們作分析。看過網友的回覆後,她提出了以下建議:面對社交恐懼的5大方法…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