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熬夜其實是自我報復? 避免「過度補償」心態的 5 個方法

當你好不容易完成工作,洗好澡收拾好自己卻發現已經是十一二點了。你躺在床上不想這麼早就睡,你心想:多滑一會手機或多看一會小說去慰勞今天這麼辛苦的自己吧!最後,你到了三四點才睡。 第二天起床,你如常拖著疲憊的身軀上班上學,這樣的循環日復一日,開始使你厭倦。你想脫離「#報復性熬夜」的惡性循環嗎?

《熊抱青春記》給我們上的 3 堂情緒課

Pixar 出品的《熊抱青春記》是小編最近很喜歡的動畫片。它不僅細緻地呈現了很多華人家庭裡「虎媽」與子女的互動模式和代際創傷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還準確地傳遞了很多與情緒有關的訊息。現在來跟大家說說最深刻的 3 點以及小編的詮釋吧!

低潮時也能做自己的啦啦隊?重建自信的 1 個簡單舉動

「我們都相信了一個謊言,以為要等自己準備好了才能改變,你認為自己缺少的是動機。那不是真的,那不是我們頭腦的設定。」同樣地,我們可能以為自己需要等到成功了,才能跟自己擊掌打氣。 作者梅爾.羅賓斯告訴我們——不是,為自己擊掌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疫情肆虐下你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測一測你各方面的自我照顧程度

自我照顧(Self-care)是一個決策過程。「決策過程」代表自我照顧其實是由每天一個個微小決定組成。這可能只是你決定早點關掉手機睡覺,或是決定不要工作到深夜,或是決定讓自己看喜歡的電影⋯⋯即使這些都是很小的決定,但是疊加起來卻成為你心理健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