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萬事屋 | 天生害怕社交過於敏感怎麼辦?來看諮詢師的專業分析及6大建議

踏入九月,相信很多人將要開學或是踏入一個全新的環境,不知道你們是感到興奮、還是不安呢?今天,小編在心靈萬事屋留意到一位正在為開學而感到不安的事主,得到同意後,我們希望將故事分享出來,同時邀請平台治療師 包綽勤小姐 為這個個案進行分析和建議,讓正在面對相同問題的你們得到一些慰藉和幫助哦!

偷拍|為甚麼有人喜歡偷拍?淺談偷窺者的內心深處 

我們在各大論壇或新聞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偷拍案件;有趣的是,有關監管偷拍、發放私密照片的條例——窺淫罪的修例已生效超過一年,但相關罪行的數字不升反跌,反映出偷拍案件比起我們認知的更氾濫。許多慣犯被發現後往往聲稱自己只是「壓力大」。 偷拍這種行為無疑和異常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是有關的:我們都知道偷拍是不對的,但人又為什麼會犯下偷拍行為呢?

書籍分享 | 內向者竟然只佔25%人口!來看看你是真的內向嗎?
Character of a businessman feeling small and trapped illustration

書籍分享 | 內向者竟然只佔25%人口!來看看你是真的內向嗎?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有關性格內向者的獨白,其中我們參考了《內向心理學》這本書內有關內向性格的定義。書中提到這個世界有75%的人都是外向性格,那麼剩餘25%內向的人士又是如何與人相處的呢?今天,我們摘錄了這本書些有趣的重點作一個小分享。無論你是不是一位內向者,如果你看完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你去購買或借閱喔!

內向心理學|我不喜歡說話不代表我不會社交!
Happy woman sitting on swing, swinging with fun on playground. Adult female person with good mood, lady playing childish game flat vector illustration. Leisure, youth, lifestyle, dream concept

內向心理學|我不喜歡說話不代表我不會社交!

「你MBTI係I嚟啊?咁你一定好少嘢講。」「我好內向架,我社恐啊。」近來年輕人社會興起以MBTI、內向外向等認識一個新朋友。而社會大眾普遍認為外向的人較活潑自信,有着更良好的社交技巧,較受人歡迎;相反內向者常被誤解為十分害羞或不善言詞,所以也相對不太會社交。其實內向的人並不是不會社交,他們只是比較喜歡安靜喔!

如何有效溝通 | 非暴力溝通的三個方式和例子

無論不同關係,你會覺得總是不知道對方的心意,總是牛頭不對馬嘴嗎?增強溝通是改善關係的不二法門,但在實踐上總是處處碰壁~ ⁣⁣非暴力溝通希望能夠去除溝通裡會造成傷害的部分,同時達到有效的溝通。臨床心理學家Rosenberg提出的框架裡面,非暴力溝通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內文兩個技巧都是圍繞這四個要素。

害怕親密 | 為甚麼我無法與人交心?測試你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你覺得自己難以與他人敞開心扉嗎?你覺得自己有不自覺地把身邊的人推開嗎?我們會羡慕其他人靈魂伴侶般的相互理解,為甚麼唯獨自己不能建立深入的關係呢?⁣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fear of intimacy) 指的是一個人因為焦慮而難以與重視的人交流具有意義的思想和情感。同時或會渴望有人能走進內心,但又會對親近別人感到恐懼。⁣

缺乏信任 | 你總是難以信任別人嗎?如何才能重新信任人?

你是否常感到疑神疑鬼,對身邊的人總是心存戒慎?即使與最親近的人在一起,也難以放下心防,毫不掩飾地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缺乏信任感的感覺可能常常困擾著你,影響你與他人的關係,甚至影響到你的生活品質。缺乏信任感可能源自多種原因,例如過去的傷痛經驗、對他人的負面評價、個人性格等。無論是什麼原因,這種情感都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同事關係|解析《刺蝟法則》活用組織心理學 完美處理職場人際關係

職場人際關係是每個「打工仔」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平時與同事關係一般,又搞不懂上司在想什麼,導致工作上總是事事不順?也許是你還未學會與同事、上司之間的「刺蝟法則」。日本組織心理學學者山浦一保教你在職場上活用「刺蝟法則」,減少團隊間的溝通問題,並在職場上找到與同事、上司的適當距離,令你與同事關係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