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關係模式不是不能改變的宿命
明白自己的依附關係模式,並不代表我們只能停留於解釋自己的行為。即使已成年,我們仍能有意識地改變與他人連結的方式。
明白自己的依附關係模式,並不代表我們只能停留於解釋自己的行為。即使已成年,我們仍能有意識地改變與他人連結的方式。
情侶之間的性愛,若帶着濃厚的愛能滋長關係和提升正能量。但當我們與伴侶之間出現性需要不協調,應怎麼辦?
你有因為疫情反覆打亂了不少計劃,而覺得焦躁不安嗎?面對很多未知,會覺得擔憂是正常不過的。我們可以試試以下的兩個小方法,幫助自己暫時抽離,找到內心的平靜。
與朋友傾談能解決對方的煩惱自然最好,但該怎麼辦才能同時避免演變成自己的煩惱?
家分享過2021年可以放下的人與物,來進一步看看可以嘗試的方法吧!
2022年快到了,你已在盤算新一年要達成什麼在去年還沒完成的目標嗎?「我要這個!」「這個也很吸引嘛... 好吧我也要!」背包裝著的行李越來越重。不如... 趁著還沒有超重失平衡之前,先卸掉疊在背包底的雜物吧!
有些人會這樣形容空虛:「我知道我應該感受到什麼,但就是失去了某些東西」。情感空虛的人,可能無法感受到佳節與親朋相伴的溫暖和聯繫感;伴隨著一種沒有意義和不滿足的感覺,卻沒有強烈動機去改變。因為「空虛」是形容「失去」了些什麼,彷彿令它更難被定義。
關係需要磨合,雙方偶然有失誤傷害到別人是正常不過的事。但有時我們明明已經向對方道歉了,他們卻仍然捉著不放。在認為對方是「小器」之前,會不會是我們忽略了什麼,沒有修復好關係呢?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令自己覺得沮喪和乏力的事情時,往往會越想越灰心。這時,刻意記錄和集中在正面的事情,可以有效提升我們的心情和自尊,更可以幫我們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