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我們會在一起?親密關係大拆解
愛情是如何發生的?它為何會(或不會)發生?一些心理學學者嘗試從科學的角度去拆解和分析這些充滿神秘色彩的問題。
愛情是如何發生的?它為何會(或不會)發生?一些心理學學者嘗試從科學的角度去拆解和分析這些充滿神秘色彩的問題。
在親密關係裡,可能你也有問過:究竟是我需要一個愛我的對象,還是我真的愛這個人?如果我的心理、生理需求能被這個對象滿足,這個依戀對象可能是任何一個能滿足這條件的人嗎?回到原點,我懂得如何愛嗎?
每一對準備踏入婚姻的情侶都會面對大大少少的分歧。有些人不知道應如何取得平衡,加上婚前多不勝數的預備功夫令雙方的壓力和焦慮不斷累積,不少情侶更在這個階段經歷從未遇過的激烈爭吵。
離別後的第100天,你在漆黑中迷矇地睜開眼睛。夢裡依然重複播着分手那天的場景,但心痛的感覺變淡了許多。
等一等早前在 依附關係模式不是不能改變的宿命 的貼文中,提及對於有逃避或焦慮依附關係的粉絲們,他們的伴侶能如何協助他們改變,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很高興收到粉絲的回覆,表示想進一步了解自己可以如何自助。我們特此邀請了平台治療師 Chloe 分享更多~
可能你還在糾結是否應講性事?又或是你不知道我們如何能在真正尊重伴侶和聽者的前提下,安全地進行關於性的討論,而又能避免尷尬的玩笑?你的煩惱通通被聽見了!來看看JAM平台心理諮詢師 Fion 怎麼說吧~
心理諮詢師 Fion 跟我們分享過情侶間協調性需要的方法,亦收到不少有關的後續問題~ 所謂有危就有機,如果能藉機會表達感受和渴望,可能是增進感情和愛的機會?
明白自己的依附關係模式,並不代表我們只能停留於解釋自己的行為。即使已成年,我們仍能有意識地改變與他人連結的方式。
情侶之間的性愛,若帶着濃厚的愛能滋長關係和提升正能量。但當我們與伴侶之間出現性需要不協調,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