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有些行為會讓我看不過眼?除了法庭,日常都需要正義感!
有看過《正義迴廊》的粉絲們,你們在看的時候會投入地跟著陪審員思考該判定被告人有罪嗎?看到犯人的惡行沒有得到應得的法律制裁時,我們很可能會覺得憤慨和失望。 為何我們遇到不公義時心裡會感到不舒服?而除了社會性的公義,哪方面的公義對我們而言也很重要呢?
有看過《正義迴廊》的粉絲們,你們在看的時候會投入地跟著陪審員思考該判定被告人有罪嗎?看到犯人的惡行沒有得到應得的法律制裁時,我們很可能會覺得憤慨和失望。 為何我們遇到不公義時心裡會感到不舒服?而除了社會性的公義,哪方面的公義對我們而言也很重要呢?
同事:「你怎麼這麼沒自信!我相信以你的能力絕對能處理好的,你放心吧!」 身邊有人跟你說過類似的話嗎?每次遇到挑戰的時候,朋友都心口掛著「勇」往前衝,但你總是認為自己不行主動投降嗎?如果想改變自己,先要知道自己為何總是沒有自信。
兩天前,一夜之間你的 Instagram 短暫地失去了多少個「好友」?而你知道誰不見了嗎?你與這些追蹤者有多親密?(事實是不太熟的話,消失了也未必會發現吧......)就讓我們趁機會反思朋友對我們的意義,從心理學理解不同的友情濃度吧!
你可能會擔心設立人際界限 (Boundaries),把界限明確告訴別人會讓他們覺得你斤斤計較或不懂人情世故,而這種內疚感讓你不知所措。但你知道嗎?其實設立適當的人際界限對我們保護自己,或與別人產生聯繫 (connection) 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年每逢某些時候,例如是除夕夜、檢查銀行存款或做身體檢查時,必會有一股要洗心革命的衝勁,卻未必有破釜沈舟的決心。如果不想每次的 Wish List 都不了了之,不如看看如何克服「萬事起頭難」吧!
你有一些總會重複著的問題 / 狀況嗎?它們可能(只)是生活上的壞習慣,也可能是你逃避面對窘境的傾向,或其實你不知道它是甚麼,卻總有種人生「卡住了」的感覺。
在親密關係裡,可能你也有問過:究竟是我需要一個愛我的對象,還是我真的愛這個人?如果我的心理、生理需求能被這個對象滿足,這個依戀對象可能是任何一個能滿足這條件的人嗎?回到原點,我懂得如何愛嗎?
要解釋憂鬱症、焦慮症有很多角度,例如心理、社會、生理等,而進化這個角度可能是你未想過的~你以為患上憂鬱症或焦慮症是你的大腦生病了嗎?身為精神醫學專家的作者安德斯 · 韓森 (Anders Hansen) 告訴你,你的大腦其實運作得很正常!
「你好嗎?」 如果要認真回答這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如果你很快就能形容自己這刻的感受情緒,那麼恭喜你!但如果你只感到內心空虛或無以名狀的混沌,不用怕!你並不孤單。
如果我們只能靠改變外在環境,例如在找個深山閉關或不再工作時才能感到平靜,那麼真的不太划算啊!何況,正因為身處煩囂和困難,內在平靜才顯得格外重要。作為一個都市人,我們能如何召喚自己平和又關懷的聲音呢?